訊:盡管第十六屆上海家具展已經結束一個月,但帶給家具業的震撼和提示還在繼續。業內人士稱,在與國際家具產品同臺打擂的同時,中國家具產品的進步有目共睹,但同時,冷市場帶來的新危機也已經逼近,中國家具要想安穩生存,還需苦苦修煉。十一黃金周家居市場熱鬧了一下,但“看得多買得少”的現象令行業心寒。 “內戰”逼出更好的家具業內人士都知道,南北方家具各具優勢,也各有問題。比如北方家具更注重品牌塑造,一方面設計在提升,一方面環保標準在升級,以北京家具品牌來說,近幾年來非常注重向外埠市場擴張的力度,并且靠強大的京派大氣自然的家具文化取勝。而南方家具近兩年也加快了“進京”的速度,開創“廣東家具北京總部基地”的模式,讓北京眼界廣、要求高的多元文化消費者領略到了南方家具的精致和細膩。外銷開拓新市場內銷參與優化競爭同時,南北方家具各自的問題也依然存在。盡管北方家具企業普遍“起點高、見識廣”,但在產品創新設計方面依然進步遲緩,盡管有一些品牌已經走上原創之路,但還有一些名牌企業依然沒有從抄襲的手法中走出來。與此同時,南方企業大都具有給國外品牌代加工的生產經驗,因此他們具備一定的審美標準和制造標準,但由于對國內消費口味缺少研究,出口轉內銷的生意對原來低頭代加工的企業來說,并不好做,如何轉型是他們的難題。比“洋貨”不遜色設計及環保有待提升發言人: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朱長嶺如今,相比家具“洋貨”的質量,中國產品絕不遜色,原材料豐富、產品系列化及功能性強等方面,讓許多國外采購商佩服。從剛剛結束的上海家具展來看,今年的海外專業買家同比去年增長了59.6%,充分體現了中國家具業的努力沒有白費。輝煌展示的背后顯露國內家具整體實力加強吸引人的展位布置、嶄新的自主產品設計、工作人員的笑臉,當我們以為在展會現場看到的“美好景象”就代表了中國家具業現狀時,那就太片面了。近兩年原材料漲價、人工短缺、國內競爭激烈和外銷市場受阻等諸多因素讓國內多數家具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不過,家具企業依然有發光的能耐。民用家具逐漸拋開“復制者”的名聲,加大原創設計在整個產品線中的比例;軟體家具將以往的“概念化”由虛落實,材料、結構、五金均各有千秋;櫥柜行業在堅決把好環保關的同時,慢慢將更強大的功能和高科技融入產品中;而家居飾品圈也把東方元素放大,讓更多具有“國味兒”的東西引領市場。